产品列表PRODUCTS LIST

首页 > 技术与支持 > 电导率传感器有哪些注意事项
电导率传感器有哪些注意事项
点击次数:22 更新时间:2025-08-25
 电导率传感器是用于测量溶液电导率的关键设备,广泛应用于水处理、化工、食品、制药、环保等领域。为确保测量准确性、延长传感器寿命并保障安全,使用时需注意以下关键事项:

一、安装与使用环境

  1. 安装位置选择
    • 避免干扰源:远离强电磁场(如电机、变频器)、振动源或高温区域,防止信号干扰或传感器损坏。
    • 流速控制:在管道安装时,确保流体流速稳定(通常建议0.3~3 m/s),避免流速过低导致沉积或过高产生气蚀。
    • 垂直安装:优先垂直安装传感器(电极垂直于地面),减少气泡附着或沉淀物堆积(水平安装需加装流速调节装置)。
  2. 环境条件限制
    • 温度范围:确认传感器工作温度范围(如-10℃~+80℃),避免超出范围导致电极老化或密封失效。
    • 湿度控制:在潮湿环境(如户外、地下室)中,需选择IP65及以上防护等级传感器,防止内部电路短路。
    • 防爆要求:在易燃易爆场所(如化工厂、加油站),需选用防爆型传感器(如ATEX/IECEx认证型号)。

二、介质兼容性

  1. 化学兼容性
    • 电极材质匹配:根据溶液成分选择电极材质:
      • 不锈钢电极:适用于一般水溶液(如自来水、冷却水),但耐腐蚀性有限。
      • 钛电极:耐海水、氯化物溶液腐蚀,适用于海洋监测或化工流程。
      • 铂电极:耐强酸强碱(如硫酸、氢氧化钠),但成本较高。
      • 石墨电极:适用于高温或高腐蚀性介质(如熔融盐),但精度较低。
    • 密封材料选择:确认O型圈或密封垫材质(如NBR、EPDM、PTFE)是否耐介质腐蚀(如强酸需用PTFE密封)。
  2. 物理状态适配
    • 悬浮物控制:若溶液含颗粒杂质(如污水、浆液),需在传感器上游加装过滤器(过滤精度≥50 μm),防止电极污染或磨损。
    • 气泡排除:在气体溶解度高的介质(如啤酒、碳酸饮料)中,需安装消气器或采用垂直安装方式,避免气泡附着电极导致测量误差。

三、校准与维护

  1. 定期校准
    • 校准频率:根据使用场景确定校准周期(如实验室每日校准,工业现场每周校准)。
    • 标准溶液选择:使用与被测溶液电导率范围匹配的标准液(如147 μS/cm、1413 μS/cm、12.88 mS/cm)。
    • 校准方法
      • 两点校准:用低、高浓度标准液分别校准,提高线性度(适用于高精度需求)。
      • 单点校准:用单一标准液校准零点或量程(适用于快速检测场景)。
    • 温度补偿:若传感器支持温度补偿,需确保温度探头正常工作(温度误差≤±0.5℃),否则需手动输入温度值。
  2. 日常维护
    • 清洁电极
      • 软布擦拭:用无尘布或棉签蘸取去离子水轻轻擦拭电极表面,避免划伤。
      • 化学清洗:若电极结垢(如钙镁沉积),可用稀的盐酸(1%~5%)浸泡5~10分钟,后用去离子水冲洗干净。
    • 检查密封性:定期检查传感器接口、电缆接头是否漏水(可用肥皂水涂抹接口,观察是否冒泡)。
    • 更换消耗件:根据使用说明更换密封圈、电极等易损件(如EPDM密封圈建议每1~2年更换一次)。

四、电气连接与信号处理

  1. 电气连接规范
    • 电源要求:确认传感器供电电压(如24 V DC、220 V AC)与控制系统匹配,避免反接或过压损坏。
    • 接地保护:传感器外壳需可靠接地(接地电阻<10 Ω),防止静电或雷击干扰。
    • 屏蔽电缆:长距离传输时(>10 m),使用屏蔽电缆(如RVVP型)并单端接地,减少电磁干扰。
  2. 信号处理要点
    • 输出信号类型:根据控制系统需求选择信号类型(如4~20 mA、RS485、0~5 V),避免信号衰减或失真。
    • 抗干扰措施
      • 隔离器:在强干扰环境中,加装信号隔离器(如4~20 mA隔离模块)切断地环路。
      • 滤波算法:在PLC或DCS中设置数字滤波(如移动平均滤波),消除瞬时干扰。
    • 量程匹配:确保传感器量程覆盖实际测量范围(如测量范围0~200 mS/cm,需选量程≥200 mS/cm的传感器),避免信号饱和。

五、安全与操作规范

  1. 操作安全
    • 断电操作:在拆卸或清洗传感器前,必须切断电源(如关闭24 V DC供电开关),防止触电。
    • 防烫措施:在高温介质(如蒸汽冷凝水)中操作时,需佩戴隔热手套,避免烫伤。
    • 防腐蚀防护:接触强腐蚀性介质(如浓硫酸)时,需穿戴防护服、护目镜和防酸手套。
  2. 存储与运输
    • 短期存储:传感器未使用时,需保持电极湿润(如浸泡在去离子水中),防止干燥导致性能下降。
    • 长期存储:若需长期存放(>3个月),应将传感器清洗干净后,用保护套包裹电极,并存放在干燥、阴凉处(温度5℃~25℃,湿度<60%)。
    • 运输要求:运输时避免剧烈振动或碰撞,防止电极变形或内部元件损坏。

六、典型故障与排除

故障现象 可能原因 解决方案
读数不稳定 电极污染、气泡附着、电磁干扰 清洁电极、排除气泡、加装屏蔽电缆或隔离器
读数偏低 电极老化、温度补偿错误、量程不匹配 更换电极、检查温度探头或手动输入温度值、调整量程设置
无输出信号 电源故障、电缆断路、传感器损坏 检查电源电压、更换电缆、联系厂家维修或更换传感器
响应迟缓 介质粘度过高、流速过低、电极结垢 提高流速、加装过滤器或清洗电极

七、选型补充建议

  1. 根据应用场景选型
    • 实验室高精度测量:选铂电极、温度补偿功能、支持多点校准的传感器(如Mettler Toledo InLab 710)。
    • 工业在线监测:选钛电极、IP68防护等级、4~20 mA输出的传感器(如Endress+Hauser CLS15)。
    • 便携式检测:选轻量化设计、内置电池、支持数据存储的传感器(如Hanna Instruments HI98303)。
  2. 成本与性能平衡
    • 预算有限:选不锈钢电极、单点校准、基础防护等级的传感器(如Omega CDH-500)。
    • 长期运行:投资铂电极、防爆设计、自动清洗功能的传感器(如Siemens SITRANS LC300),降低维护成本。